2月21日上午,复旦大学、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沃森生物)、上海蓝鹊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蓝鹊生物)在复旦大学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在基础研发、药物开发和疫苗产业化等方面的经验优势,建立密切、长久及融洽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开发及商业化,加强产学研结合,联合申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共同为mRNA新药开发提供持续支持,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积极贡献力量,使科研成果能够早日服务国家抗疫大局。
复旦大学“mRNA药物转化中心”主任林金钟,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和蓝鹊生物董事长俞航代表三方签署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复旦大学科研院副院长赵文斌等出席并见证了协议签署。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林鑫华主持签约仪式。
金力:合作开发“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为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经典示范
金力表示,面对新冠疫情的考验,复旦大学勇担历史使命,全校专家和科研人员争分夺秒,迎难而上,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一线科技科研攻关项目,聚集各学院、医院优质科研力量,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开展各项抗疫的科研攻关项目和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林金钟教授团队早在2020年初就在“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长期与蓝鹊生物密切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复旦大学全力支持新冠疫苗的转化,支持林金钟教授牵头成立校内的药物研发中心,积极争取场地空间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积极牵头成立国家首家专注mRNA领域的张江mRNA国际创新中心,在上海市科创办的支持下,努力打造涵盖mRNA基础研究,药物设计及递送系统的产学研创新平台,在上海乃至全国的mRNA领域发出复旦的声音。未来复旦大学将在备案设计分析、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更多领域为mRNA药物研发助力,推动mRNA的药物研发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
金力指出,融合创新是学校加快建设“第一个复旦”的重要理念,多方合作、产学研融合是创新发展的重要生态。复旦大学和沃森生物、蓝鹊生物的产学研合作,将推动三方在基础研究、疫苗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各取所长,形成充满活力高效创新的新冠疫苗合作团队。他期待“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尽快进入临床,早日上市,为国家统筹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发展,为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贡献。本次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也将成为复旦大学学科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助力,为学校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经典的示范,树立新的标杆,推动更多科研项目在复旦开发、结果、转化、落地。
与会专家围绕三方战略合作发表真知灼见
签约仪式上,与会专家围绕“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申报国家级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开展传染病临床医学研究等方向发表真知灼见。
林金钟教授表示,在校领导、生科院和科研院的大力支持下,复旦大学的mRNA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牵头建设了“mRNA药物转化中心”和上海市“张江mRNA国际创新中心”,并获得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创办等的大力支持。林金钟也汇报了目前新冠突变体mRNA嵌合疫苗的研发进展。动物实验和临床IIT研究均表明,这款疫苗对新冠多种突变株,包括奥米克戎突变株都表现了良好的保护性。同时受试者两针接种不良反应低,显示了极高的安全性。三方将强强联合,推进这款疫苗的IND申报,早日实现产品商业化,为国家抗疫作出贡献。mRNA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三方合作将为中国mRNA的研发技术担负责任,为复旦大学和国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张文宏教授表示,复旦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拥有深厚积淀和基础,积极进行成果转化。国家需要创新疫苗的自主研发,随着病毒的进化过程,疫苗的更新迭代至关重要。三方战略合作的签署,是未来尝试攻克新冠、肿瘤等各种人类疾病的一个重要起点,是产学研用结合的合作范式。他期待尽早展开“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临床研究,期待创新技术研发取得突破,结出更多丰硕成果。
李云春介绍了沃森生物在疫苗商业化方面的经验,并展望了三方的合作方向。他表示要充分利用复旦和上海的科研人才聚集优势,加上沃森疫苗新产品的开发经验,实现mRNA技术在疫苗领域的全面应用。三方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和深厚积淀,推出更多国际认可的成果,服务国家与社会。
俞航发言表示,蓝鹊生物与复旦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依托复旦强大的科技背景、影响力和生态圈,与沃森生物合作实现生态战略的延伸,加强新冠疫苗产业化的发展。协议签署开启了三方合作新的里程碑,未来将和复旦、沃森保持更加紧密的合作,在各自领域中拓展优势,继续开发新冠奥密克戎(Omicron)疫苗和多价疫苗,为人类健康及国家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