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10月14日下午,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于漪同志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月一星”学习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出席并讲话。研讨会由上海市教卫党委书记李宣海主持。
于漪同志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她先后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上海市杨浦中学长期担任语文教师,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她投身教育事业默默耕耘近60载,成长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是当代享有盛名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在今年教师节前夕,于漪荣获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光荣称号,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秦绍德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向于漪校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复旦大学党委已作出决定,号召全校向于漪校友学习。全校都要学习于漪老师终身从教、热爱教育。于漪老师对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对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有锐意的追求,对不拘一格的教学思想有独到的体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实事求是地加以总结非常重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停留在理想阶段,而要付诸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全校还要学习于漪老师热爱学生,潜心育人。教育在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好教师对学生都具有人格的魅力。我们学习于漪,不仅在学习一种思想、一套方法,也在学习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人。而教育的最终目的,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为了培养出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人。他表示,于漪老师一直热爱母校,关心和牵挂母校。她的思想、情感和母校是融为一体的,她的教育理念和复旦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于漪在发言中谈到,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教育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让她非常振奋。身处教育前所未有的新发展阶段,她感到十分荣幸,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压力。于漪对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殷殷期望,号召大家严身正己、孜孜以求、努力学习、勤奋上进,做时代需要的优秀教师。
研讨会上还进行了于漪教育著作、《世博一课》的赠阅仪式和于漪老师专题片的展播。之后,多位优秀教师代表发言:于漪老师的学生、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厥轩教授深情回顾了自己57年的于漪学生经历,对恩师表达了深深的感谢之情;全国劳动模范、杨浦高级中学陈小英老师是于漪老师亲手培养的中学特级教师,对于漪老师的精神感召、学术引领和思想影响感触很深;市北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陈军老师原是外地学校的老师,但受到于漪思想的精神感召,追随于老师学习25年,分享了他对学不尽的于漪风骨的真切感受;复旦大学法学院郭建教授从学术的角度阐释了对于漪思想的理解,他认为于漪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真正回归了教书育人的本质。
研讨会结束后,举行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月一星”学习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宣布“每月一星”学习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据悉,根据今年教师节“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主题活动总体部署,教育部联合中央主要媒体在教师节前组织了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评选出于漪、王生英、石雪晖、任维鼎、吴邵萍、汪金权、姜伯驹、徐英杰、黄金莲、普琼等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并在教师节前后进行重点宣传,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为进一步深入宣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先进典型宣传的长效机制,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月一星”学习宣传活动,通过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影视剧、话剧、专题网页等多种形式,每月围绕一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集中开展富有特色的学习宣传活动,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弘扬师德、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动员激励全国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围绕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同志先进事迹,开展了“十个一”的系列宣传活动,除了这次研讨会,还包括于漪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爱的教育”征文活动、于漪老师学习资料专辑推广、于漪老师专题片制作等十项活动。系列活动总体上由复旦大学策划,在全市统一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