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

发布时间:2007-09-12

秦绍德


我聆听锦涛同志的讲话,有两个深切感受。一是中央把教育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锦涛同志对教育的战略优先地位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提纲挈领的论述,强调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同时,也对高校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二是中央对全国教师队伍非常关心。与会的同志们都感到,作为教师责任重大。下面,我结合学校当前工作,谈三点学习体会。

第一,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大学的生命线。最近一年多来,党和国家一再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今年年初,陈至立国务委员指出,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高等教育都应把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学生和家长也迫切希望有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使学生有能力毕业后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从大学的发展来看,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长远影响。大学的质量下降,往往是不重视教育教学工作的结果。虽然短期不一定能看出来,但是一旦下降,要回升是很困难的,会有一个更长的爬坡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到重要的位置。

第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前提是作为办学主体的广大教师有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先进理念的指导,才能提高办学质量。我们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必须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转变陈旧观念,根据国情、校情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一所大学永恒的主题。不断提高德育质量,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所中国大学永恒的主题。

推进通识教育是我校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上学期,全校大讨论使通识教育的概念在校内得到了普及。复旦推行通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完全的人,使他们获得完全的人格,获得应对种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理想,也是要求。完整的本科教育必须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者不是矛盾对立的,也不是互为割裂的。通识教育的理念应该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我们在推进通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将专业教育改革提上日程。当前推进通识教育,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发动全校,建设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二是调整本科课程结构,为核心课程建设创造前提。三是进一步明确复旦学院的功能和定位,办好复旦学院。

第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复旦之所以成为学子向往的复旦,也是因为有一批令人敬仰的优秀教师。好教师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十分重视自身的修养,具有高尚的师德和优良的师风,能够通过言教、身教感染学生。好教师的师德师风,概括起来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爱”。爱是教育的前提。只有把教师工作当作崇高的事业,甘愿为教育工作奉献一生,才能真正成为好教师。爱学生是好教师的共同标志。师生之间没有雇佣关系,也没有功利回报的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未来,是学术生命的延续。老师热爱学生,学生追随老师,这是超越时空的人间最美好的一种关系。

二是“严”。严于律己,才能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好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能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严谨治学,才能追求真理。在大学里,师德、师风引领学风、校风。复旦正因为历史上有许多的名师、大师倡导和身体力行,才形成了今天优良的学风校风。从严执教,才能严师出高徒。这必须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是教师责任心的体现。

三是“笃”。笃是深厚的意思。好老师应该笃志、笃学。笃志,志向专一不变。许多优秀教师终其一生,都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境界。笃学,长期安心向学。复旦的教师钻研学问,从不满足于已经获得的知识,也不满足于取得的成绩,几十年的兢兢业业换来累累硕果。

四是“恒”。“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来不得急功近利。“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育学生,特别是开展思想心理教育,一定要有坚强的毅力和耐心。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成为知心朋友。学生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学问和为人;老师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青年的成长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求,关心学生,热爱学生。

最后,愿我们的老教师永葆青春,愿我们的青年教师更快地成为学生所喜爱的老师。